Informações:
Sinopse
- Vllsxx666 ? ! 1472 1529
Episódios
-
153-善恶本一物-传习录-通俗讲解-王阳明心学
06/06/2018 Duração: 12min老刘的联系方式V信:llsxx666本讲简介:善能确确实实去喜好,就能做到无念不善了;恶能确确实实去厌恶,就能做到无念及恶了。所以圣人之学,只是一个“诚”字而已。本讲原文:【207】问:“先生尝谓善恶只是一物。善恶两端如冰炭相反,如何谓只一物?” 先生曰:“至善者,心之本体。本体上才过当些子,便是恶了。不是有一个善,却又有一个恶来相对也。故善恶只是一物。” 直因闻先生之说, 则知程子所谓“善固性也, 恶亦不可不谓之性。” 又曰:“善恶皆天理。谓之恶者本非恶,但于本性上过与不及之间耳。”其说皆无可疑。 【208】先生尝谓人但得好善如好好色,恶恶如恶恶臭,便是圣人。 直初闻之,觉甚易,后体验得来,此个功夫着实是难。如一念虽知好善恶恶,然不知不觉,又夹杂去了。才有夹杂,便不是好善如好好色、恶恶如恶恶臭的心。善能实实的好,是无念不善矣;恶能实实的恶,是无念及恶矣。如何不是圣人?故圣人之学,只是一诚而已。
-
152-圣人的智慧-传习录-通俗讲解-王阳明心学
04/06/2018 Duração: 13min老刘的联系方式V信:llsxx666 本讲简介: 圣人之所以为圣人,并不是因为他们的知识渊博,而是因为他们智慧的通融无碍,智慧才是常用常有的活水,而智慧常驻的根源还在于“知个天理”、“能个天理”。真正达到天人合一。“顺天者昌,逆天者亡!”的“天”正是阳明先生反复强调的天理,心体只有正确遵循天理,才是圣人之道的真谛。 本讲原文:【204】“圣人无所不知,只是知个天理;无所不能,只是能个天理。圣人本体明白,故事事知个天理所在,便去尽个天理。不是本体明后,却于天下事物都便知得,便做得来也。天下事物,如名物度数、草木鸟兽...
-
151-良知和行为的关系-传习录-通俗讲解-王阳明心学
01/06/2018 Duração: 10min老刘的联系方式V信:llsxx666本讲简介:良知和行为不可以分开。心有不善,行为无可挑剔,只要外在行为没被看出来,就认为没有过错,这样只在外部言行上自我约束,放任心中的不正滋长而不去格正,就是彻底的“义袭”。本讲原文:【204】先生曰:“我辈致知,只是各随分限所及。今日良知见在如此,只随今日所知扩充到底;明日良知又有开悟,便从明日所知扩充到底。如此方是精一功夫。与人论学,亦须随人分限所及。如树有这些萌芽,只把这些水去灌溉。萌芽再长,便又加水。自拱把以至合抱,灌溉之功,皆是随其分限所及。若些小萌芽,有一桶水在,尽要倾上,便漫坏他了。” 【205】问“知行合一”。 先生曰:“此须识我立言宗旨。今人学问,只因知行分作两件,故有一念发动,虽是不善,然却未曾行,便不去禁止。我今说个‘知行合一’,正要人晓得一念发动处,便即是行了。发动处有不善,就将这不善的念克倒了,须要彻根彻底,不使那一念不善潜伏在胸中。此是我立言宗旨。”
-
150-圣贤的功业之道-传习录-通俗讲解-王阳明心学
30/05/2018 Duração: 12min老刘的联系方式V信:llsxx666本讲简介:圣人的两个特征:1、“道”是第一原则,如鱼得水,知水性而怡然自得。2、坦坦荡荡的幸福感,真正的无忧无虑本讲原文:【202】先生曰:“圣贤非无功业气节。但其循着这天理,则便是道。不可以事功气节名矣。” 【203】“‘发愤忘食’,是圣人之志如此。真无有已时。‘乐以忘忧’,是圣人之道如此。真无有戚时。恐不必云得不得也。”
-
149-全体之知和一节之知-传习录-通俗讲解-王阳明心学
28/05/2018 Duração: 12min老刘的联系方式V信:llsxx666本讲简介:心中前念刚灭,后念必生,是一个川流不息的过程。时间变了,环境变了,事物变了,心中所致的那个“知”的对象必然也变了。但无论时间、环境、事物如何变换,只要能“随时”致知,那么这整个过程就无一时无一事不是“全体之知”的表现了。本讲原文:黄以方问:“先生格致之说,随时格物以致其知,则知是一节之知,非全体之知也,何以到得‘溥博如天,渊泉如渊’地位?” 先生曰:“人心是天渊。心之本体,无所不该,原是一个天。只为私欲障碍,则天之本体失了。心之理无穷尽,原是一个渊。只为私欲窒塞,则渊之本体失了。如今念念致良知,将此障碍窒塞一齐去尽,则本体已复,便是天渊了。”乃指天以示之曰:“比如面前见天,是昭昭之天,四外见天,也只是昭昭之天。只为许多房子墙壁遮蔽,便不见天之全体,若撤去房子墙壁,总是一个天矣。不可道眼前天是昭昭之天,外面又不是昭昭之天也。于此便见一节之知即全体之知,全体之知即一节之知,总是一个本体。”
-
148-两脚书橱不是学问-传习录-通俗讲解-王阳明心学
25/05/2018 Duração: 08min老刘的联系方式V信:llsxx666本讲简介:博闻强记,如果不能应用于实践,是没意义的。学的东西如果不能应用于实践,就是垃圾,空耗时光和精力。两脚书橱不是真正的学问。本讲原文:【199】于中、国裳辈同侍食。先生曰:“凡饮食只是要养我身,食了要消化。若徒蓄积在肚里,便成痞了,如何长得肌肤?后世学者博闻多识,留滞胸中,皆伤食之病也。”【200】先生曰:“圣人亦是学知,众人亦是生知。” 问曰:“何如?” 曰:“这良知人人皆有。圣人只是保全无些障蔽,兢兢业业,亹亹(wei)翼翼,自然不息,便也是学。只是生的分数多,所以谓之生知安行。众人自孩提之童,莫不完具此知,只是障蔽多,然本体之知难泯息,虽问学克治,也只凭他。只是学的分数多,所以谓之学知利行。”
-
146-大贤之路-传习录-通俗讲解-王阳明心学
23/05/2018 Duração: 11min老刘的联系方式V信:llsxx666本讲简介:“此功夫却于心上体验明白,只解书不通。”,文字语言携带的信息量是有限的,想要在书面上解释清楚确实是件很难的事情。阳明说“只要解心。心明白,书自然融会。”不注重字面,只注重内心的真实体悟,才是阳明心学一贯的风格。心都不通的人出来著书,只是误人子弟而已本讲原文:【195】九川问:“自省念虑,或涉邪妄,或预料理天下事。思到极处,井井有味,便缱绻难屏。觉得早则易,觉迟则难。用力克治,愈觉扞格①。惟稍迁念他事,则随两忘。如此廓清,亦似无害。” 先生曰:“何须如此?只要在良知上著功夫。” 九川曰:“正谓那一时不知。” 先生曰:“我这里自有功夫,何缘得他来。只为尔功夫断了,便蔽其知。既断了,则继续旧功便是,何必如此?” 九川曰:“直是难鏖,虽知,丢他不去。” 先生曰:“须是勇。用功久,自有勇。故曰‘是集义所生者’,胜得容易,便是大贤。” 【196】九川问:“此功夫却于心上体验明白,只解书不通。” 先生曰:“只要解心。心明白,书自然融会。若心上不通,只要书上文义通,却自生意见。”
-
145-常快活就是功夫-传习录-通俗讲解-王阳明心学
21/05/2018 Duração: 15min老刘的联系方式V信:llsxx666本讲简介:人健健康康的时候,精神状态自然神清气爽,用起格物致知的功夫也才会容易些,在忧病之中,对于具体的事物应酬会有一种无力感,可能会自顾不暇,哪里还有心思去格物呢?病的时候,容易很在乎别人是否关注自己,苛求别人,这点在修心的时候,要高度注意。心学最看重乱极时、苦极时、闷极时、怒极时、怕极时等等情形下保持此心的功夫。生老病死都是人生不可避免的,怕还是不怕只会影响自己的心态,没有办法改变面对的事实。“此心光明,亦复何言”,勿忘勿助,才是一个人面对人生一世该有的用户体验心态。本讲原文:【192】又曰:“知来本无知,觉来本无觉。然不知则遂沦埋。”【193】先生曰:“大凡朋友须箴规指摘处少,诱掖奖劝意多,方是。”后又戒九川云:“与朋友论学,须委曲谦下,宽以居之。” 【194】九川卧病虔州。先生云:“病物亦难格,觉得如何?” 对曰:“功夫甚难。” 先生曰:“常快活便是功夫。”
-
144-“致知”学说-传习录-通俗讲解-王阳明心学
18/05/2018 Duração: 12min老刘的联系方式V信:llsxx666本讲简介:先生指出先前的圣人早就将致知的学说指明给世人了,人人都有“致知”的能力,只是人性太浮躁,太以自我为中心。用“致知”之学指点他人,没有切实用功的人,和他说“致知”,不过是对牛弹琴,彼此无益。将世间最精妙道理当做灰尘一样抹去的世人是多如洹河之沙的。而对那些一直在孜孜以求、切实用功的人而言,能加以“致知”之学的指点,往往得道。本讲原文:【190】先生问:“九川于致知之说体验如何?” 九川曰:“自觉不同。往时操持常不得个恰好处,此乃是恰好处。” 先生曰:“可知是体来与听讲不同。我初与讲时,知尔只是忽易,未有滋味。只这个要妙再体到深处,日见不同,是无穷尽的。”又曰:“此‘致知’二字,真是个千古圣传之秘,见到这里,‘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’。” 【191】九川问曰:“伊川说到体用一原、显微无间处,门人已说是泄天机。先生致知之说,莫亦泄天机太甚否?” 先生曰:“圣人已指以示人,只为后人掩匿,我发明耳,何故说泄?此是人人自有的,觉来甚不打紧一般,然与不用实功人说,亦甚轻忽可惜,彼此无益。与实用功而不得其要者提撕之,甚沛然得力。” 又曰:“知来本无知,觉来本无觉。然不知则遂沦埋。”
-
143-人人皆可为尧舜-传习录-通俗讲解-王阳明心学
16/05/2018 Duração: 14min老刘的联系方式V信:llsxx666本讲简介:每个人只要肯下切实致知功夫,圣人之境必定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而达到。只要能痛下决心,志在圣贤,圣人必定可以学而致。成为圣人的方法途径,就是“致知”,这两个字看似简单,但是没有成年累月脚踏实地的实践功夫,是没有办法理解这两个字的真正含义的。本讲原文:【186】在虔与于中、谦之同侍。先生曰:“人胸中各有个圣人,只自信不及,都自埋倒了。”因顾于中曰:“尔胸中原是圣人。” 于中起不敢当。 先生曰:“此是尔自家有的,如何要推?” 于中又曰:“不敢”。 先生曰:“众人皆有之,况在于中,却何故谦起来?谦亦不得。” 于中乃笑受。 又论“良知在人,随你如何不能泯灭,虽盗贼亦自知不当为盗,唤他作贼,他还扭怩。” 于中曰:“只是物欲遮蔽。良心在内,自不会失,如云自蔽日,日何尝失了。” 先生曰:“于中如此聪明,他人见不及此。” 【187】先生曰:“这些子看得透彻,随他千言万语,是非诚伪,到前便明。合得的便是,合不得的便非,如佛家说心印相似,真是个试金石,指南针。” 【188】先生曰:“人若知这良知诀窍,随他多少邪思枉念,这里一觉,都自消融。真个是灵丹一粒,点铁成金。” 【189】崇一曰:“先生致知之旨发尽精蕴,看来这里再去不得。” 先生曰:“何言之易也?再用功半年看如何,又用功一年看如何。功夫愈久,愈觉不同。此难口说。”
-
142-修心快乐之处-传习录-通俗讲解-王阳明心学
14/05/2018 Duração: 11min老刘的联系方式V信:llsxx666本讲简介:陈九川说,如果按照阳明先生做功夫的方法行去,也能做到“稍知头脑”,但问题是“难寻个稳当快乐处”。这里说的“稳当快乐”,是一种心理感受,因为人若切实去做克去私欲,恢复天理的功夫,做到言行举止皆符天理,这应该是天下至乐之事,可是我为什么体验不到“稳当快乐”呢?本讲原文:庚辰往虔州再见先生,问:“近来功夫虽若稍知头脑,然难寻个稳当快乐处。” 先生曰:“尔却去心上寻个天理。此正所谓理障。此间有个诀窍。” 曰:“请问如何?” 曰:“只是致知。” 曰:“如何致知。” 曰:“尔那一点良知,是尔自家底准则。尔意念著处,他是便知是,非便知非,更瞒他一些不得。尔只不要欺他,实实落落依着他做去,善便存,恶便去,他这里何等稳当快乐。此便是格物的真诀,致知的实功。若不靠着这些真机,如何去格物?我亦近年体贴出来如此分明,初犹疑只依他恐有不足,精细看,无些小欠阙。”
-
141-修身不可‘求之文义’-传习录-通俗讲解-王阳明心学
11/05/2018 Duração: 15min老刘的联系方式V信:llsxx666本讲简介:心性修炼,要通过实际下功夫才能体验到,现在太多在口头文意上去解释通,这些只能忽悠一下完全没有实修的人。心学的“粗”,对应“精”,《传习录》上篇讲“精一”之功。“精一”的理念用之于实际的功夫,自然就是“知行合一”。陆九渊虽然在“心即理”这个观点上和阳明相同,但是在实际的践行功夫上,还没有明确“知”与“行”的合二为一。“知行合一”四个字,看似简单,其实没有亲身的体验和实践,亦如“哑子吃黄连”。本讲原文:又问:“陆子之学何如?” 先生曰:“濂溪、明道之后,还是象山。只是粗些。” 九川曰:“看他论学,篇篇说出骨髓,句句似针膏肓,却不见他粗。” 先生曰:“然,他心上用过功夫,与揣摹依仿、求之文义自不同,但细看有粗处。用功久,当见之。”
-
140-本体不分内外-传习录-通俗讲解-王阳明心学
09/05/2018 Duração: 12min老刘的联系方式V信:llsxx666本讲简介:心的感觉是不分内外的,例如你感觉一下你的手脚,感知到手脚的感觉是不分内外的,心知道有手脚。不是内外的问题,是良知的问题,良知所达,无问内外。本讲原文:又问:“静坐用功,颇觉此心收敛。遇事又断了,旋起个念头去事上省察。事过又寻旧功,还觉有内外,打不作一片。” 先生曰:“此格物之说未透。心何尝有内外?即如惟濬今在此讲论,又岂有一心在内照管?这听讲说时专敬,即是那静坐时心。功夫一贯,何须更起念头?人须在事上磨炼做功夫乃有益。若只好静,遇事便乱,终无长进。那静时功夫亦差似收敛,而实放溺也。” 后在洪都,复与于中、国裳论内外之说,渠皆云物自有内外,但要内外并着,功夫不可有间耳。以质先生。 曰:“功夫不离本体,本体原无内外,只为后来做功夫的分了内外,失其本体了。如今正要讲明功夫不要有内外,乃是本体功夫。” 是日俱有省。
-
139-“绝迹尘嚣”的功夫-传习录-通俗讲解-王阳明心学
07/05/2018 Duração: 12min老刘的联系方式V信:llsxx666本讲简介:对声色的外部诱惑,很多人都会担心这些会妨碍自己做“专一”的功夫。初学心学的人都有类似的担心。但心学是入世之学,不可能与世隔绝。对于初学者,还是要先调息打坐,收束心猿意马,做触摸到心体的功夫的。还不能做到在“声色”外诱之下站稳脚,就主动和外诱保持距离,先用“静坐息心”的功夫。等到静中养心的功夫稍微纯熟了,就可以“混迹风尘”,在花繁柳密处试炼此心,做到“见可欲而亦不乱”,功夫才算做完整了。本讲原文:又问:“用功收心时,有声色在前,如常闻见,恐不是专一。” 曰:“如何欲不闻见?除是槁木死灰,耳聋目盲则可。只是虽闻见而不流去便是。” 曰:“昔有人静坐,其子隔壁读书,不知其勤惰。程子称其甚敬。何如?” 曰:“伊川恐亦是讥他。”
-
138-动静之间-传习录-通俗讲解-王阳明心学
04/05/2018 Duração: 16min老刘的联系方式V信:llsxx666本讲简介:从古到今,圣人学问皆不离“良知”二字。所谓真正的静,并非无念,而是所发念头,皆是廓然大公,皆是正直无私,这才是真静,才是“无念”本讲原文:九川问:“近年因厌泛滥之学,每要静坐,求屏息念虑,非惟不能,愈觉扰扰,如何?”先生曰:“念如何可息?只是要正。” 曰:“当自有无念时否?”先生曰:“实无无念时。”曰:“如此却如何言静?”曰:“静未尝不动,动未尝不静。戒谨恐惧即是念,何分动静?”曰:“周子何以言‘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’?”曰:“无欲故静,是‘静亦定,动亦定’的‘定’字,主其本体也。戒惧之念,是活泼泼地,此是天机不息处,所谓‘维天之命,于穆不已。’一息便是死,非本体之念即是私念。”
-
137-物、身、心、意、知的关系-传习录-通俗讲解-王阳明心学
02/05/2018 Duração: 16min老刘的联系方式V信:llsxx666本讲简介:从物质的存在性称之为‘身’,从主宰性称之为‘心’,指明心的发动处称之为‘意’,指明意的灵明处称之为‘知’,指明意的关涉之处称为‘物’。‘意’没有悬空的,必附着于物上,所以想要‘诚意’,就要随着‘意’所在的某件事而格物,格去私欲而回归到天理,而在这件事上的良知,也就没有蒙蔽而被‘致“了,这就是‘诚意’的功夫。”本讲原文:先生曰:“耳、目、口、鼻、四肢,身也,非心安能视、听、言、动?心欲视、听、言、动,无耳、目、口、鼻、四肢亦不能。故无心则无身,无身则无心。但指其充塞处言之谓之身,指其主宰处言之谓之心,指心之发动处谓之意,指意之灵明处谓之知,指意之涉着处谓之物,只是一件。意未有悬空的,必着事物。故欲诚意,则随意所在某事而格之,去其人欲而归于天理,则良知之在此事者,无蔽而得致矣。此便是诚意的功夫。” 九川乃释然破数年之疑。 又问:“甘泉近亦信用《大学》古本,谓格物犹言造道,又谓穷理如穷其巢穴之穷,以身至之也,故格物亦只是随处体认天理。似与先生之说渐同。” 先生曰:“甘泉用功,所以转得来。当时与说‘亲民’字不须改,他亦不信。今论‘格物’亦近,但不须换‘物’字作‘理’字,只还他一‘物’字便是。” 后有人问九川曰:“今何不疑物字?”曰:“《中庸》曰:‘不诚无物。’程子曰:‘物来顺应。’又如‘物各付物’,‘胸中无物’之类。皆古人常用字也。”他日先生亦云然。
-
136-格致是诚意功夫-传习录-通俗讲解-王阳明心学
27/04/2018 Duração: 15min老刘的联系方式V信:llsxx666本讲简介:阳明龙场悟道之后,阳明心学思想的一个发展趋势是“简易真切”,到了晚年,逐渐强调“格物致知”,“格物致知”是“诚意”的功夫,“格物致知”是“诚意”内容的具体展开。只强调“诚意”,一些人往往只抓住这个“意”来“诚”,逐渐流入了“喜静厌动”的枯禅境地。将“诚意”细化为“格物致知”,“意”必须和具体事为相结合,这样让人将下功夫的焦点转入到事上磨练,如此功夫的入手之处明确可行。本讲原文:已卯归自京师,再见先生于洪都。先生兵务倥偬,乘隙讲授,首问近年用功何如?九川曰:“近年体验得‘明明德’功夫只是‘诚意’。自‘明明德于天下”,步步推入根源,到‘诚意’上再去不得,如何以前又有格致工夫?后又体验,觉得意之诚伪必先知觉乃可,以颜子‘有不善未尝知之,知之未尝复行’为证,豁然若无疑。却又多了格物工夫。又思来吾心之灵,何有不知意之善恶?只是物欲蔽了。须格去物欲,始能如颜子未尝不知耳。又自疑功夫颠倒,与诚意不成片段。后问希颜。希颜曰:‘先生谓格物致知是诚意功夫,极好。’九川曰:‘如何是诚意功夫?’希颜令再思体看。九川终不悟,请问。” 先生曰:“惜哉!此可一言而悟。惟濬所举颜子事便是了。只要知身、心、意、知、物是一件。” 九川疑曰:“物在外,如何与身、心、意、知是一件?”
-
135-心究竟在哪里-传习录-通俗讲解-王阳明心学
25/04/2018 Duração: 15min老刘的联系方式V信:llsxx666本讲简介:阳明先生与甘泉先生论“格物”,心究竟在哪里是个大问题,若心不明了,又如何致良知呢?本讲原文:【180】正德乙亥,九川初见先生于龙江。先生与甘泉先生论格物之说。甘泉持旧说。先生曰:“是求之于外了。”甘泉曰:“若以格物理为外,是自小其心也。”九川甚喜旧说之是。先生又论“尽心”一章,九川一闻却遂无疑。后家居,复以格物遗质先生,答云:“但能实地用功,久当自释。”山间乃自录《大学》旧本读之,觉朱子格物之说非是。然亦疑先生以意之所在为物,物字未明。
-
134-儿童教育手册下-传习录-通俗讲解-王阳明心学
16/04/2018 Duração: 10min老刘的联系方式V信:llsxx666本讲简介:心学教育理念:教育儿童的关键在于教师本身的教育方式,核心是要求教师呵护好、开发好每个儿童天赋的“良知”,让这些“良知”像春雨之苗一样,茁壮生长,这其中体现的是一种“良知”通过代际传播而发扬流传的思想——教师通过“致”自己的良知,正确引导了儿童的良知健康生发,这些成长起来的儿童会将“良知之学”发扬光大,成为有用之才,进一步将“良知之学”发扬传承。本讲原文:【178】凡授书不在徒多,但贵精熟。量其资禀,能二百字者止可授以一百字,常使精神力量有余,则无厌苦之患,而有自得之美。讽诵之际,务令专心一志,口诵心惟,字字句句,纳绎反复。抑扬其音节,宽虚其心意。久则义礼浃洽,聪明日开矣。 【179】每日工夫,先考德,次背书诵书,次习礼或作课仿,次复诵书讲书,次歌诗。凡习礼歌诗之数,皆所以常存童子之心,使其乐习不倦,而无暇及于邪僻。教者知此,则知所施矣。虽然,此其大略也。“神而明之,则存乎其人。”
-
133-儿童教育手册上-传习录-通俗讲解-王阳明心学
13/04/2018 Duração: 13min老刘的联系方式V信:llsxx666本讲简介:这篇教约,是阳明先生制定的一个教学手册,其中具体说明了学校中的老师应该按照什么流程来开展教学活动。开篇的重点是做人,直指学生的思想灵魂,着眼点都是学生身边最切近的事情,四则运算和ABCD不是生活中必须的,人总是要面对家庭成员,出门上街,总会和各种人各种事各种物进行交接碰触,在这些天天都避免不了的事情中,培养爱亲敬长,学习待人接物的交接之道,是一辈子都用得上的事情。本讲原文:【175】每日清晨,诸生参揖毕,教读以次遍询诸生:在家所以爱亲敬长之心,得无懈忽,未能真切否?温清定省之仪,得无亏缺,未能实践否?往来街衢,步趋礼节,得无放荡,未能谨饬否?一应言行心术,得无欺妄非僻,未能忠信笃敬否?诸童子务要各以实对。有则改之,无则加勉。教读复随时就事,曲加诲谕开发,然后各退就席肄业。【176】凡歌诗,须要整容定气,清朗其声音,均审其节调,毋躁而急,毋荡而嚣,毋馁而慑。久则精神宣畅,心气和平矣。每学量童生多寡分为四班。每日轮一班歌诗,其余皆就席敛容肃听。每五日则总四班递歌于本学。每朔望集各学会歌于书院。 【177】凡习礼需要澄心肃虑,审其仪节,度其容止,毋忽而惰,毋沮而怍,毋径而野,从容而不失之迂缓,修谨而不失之拘局。久则礼貌习熟,德性坚定矣。童生班次皆如歌诗。每间一日则轮一班习礼,其余皆就席敛容肃观。习礼之日,免其课仿。每十日则总四班递习于本学,每朔望则集各学会习于书院。